何以笙箫默小说 >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>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316节

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316节

    哪怕荀子给叛逆的儒家披上了一层顺从的皮,让儒家能够与法家争夺“君师”的地位。但这也不会改变他们骨子里的叛逆。

    至少现在如此。

    因此他们不仅不会反对朱襄,还要把朱襄的思想宣扬出去。

    即便秦王后最后不会因为不慈而被废,他们也要告诉天下人,秦王后被废的真正理由就是不慈!再多的掩饰都不会改变这个事实!

    这一点,朱襄之后才想明白,知道自己对现在儒家带上了后世的偏见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一次朝堂吵不出什么。很快,朝堂上的辩论就蔓延到了咸阳学宫,然后被故意传播消息的儒者们带到了各郡学宫。

    当秦国各郡学宫都在讨论这件事的时候,其他六国士人自然也知道了这件事。

    他们没想到,长平君第一次在秦国朝堂上出现,居然是带了一堆人证物证,没有与其他人争吵,只是把证据摆出来,比地方官判案还要严谨。

    朝堂上卿大夫们议政不就是凭借两张嘴吗?长平君这也太奇特了。

    摆事实,讲道理。朱襄给了他们一点小小的后世实事求是者的震撼。

    魏无忌在边疆听到此事,笑得喝掉了一坛好酒;

    赵豹短暂清醒时,赶紧派使臣把朱襄应该需要的证据送去秦国,然后继续糊涂;

    被内忧外患弄得焦头烂额的春申君,正在和已经成为楚太子的熊启议事。他听闻此事后,脸上难得展露出笑颜。

    还有许多朱襄认识的人,都对此事会心一笑。

    而此事的中心秦王后赵姬,悄无声息地病逝在了后宫之中,据说是惊惧过度。

    在秦王后惊惧而亡后,秦王子楚剥夺了秦王后的封号,以行事不端为由,将其贬为庶人,并下诏今后子孙不得更改自己诏令。

    但此时她的结局,已经没有多少人关心。关于朱襄朝堂上“慈”和“孝”的辩论还在发酵,各国士人都加入了辩论。

    这时候有人把儒家“君不慈臣不忠”的话翻了出来,将儒家视作潜在反贼。许多君王不喜儒家此话,开始驱逐儒家。

    秦国也出现了诸多类似言论。

    嬴小政眼皮直跳,非常有既视感。

    朱襄脑袋一拍,闹大了!

    他知道此事会闹大,但没想到是这个闹大法。他自己无事,怎么连累荀子和儒者了!

    朱襄赶紧向荀子道歉,荀子慢悠悠道:“无事,早已习惯。”

    朱襄:“……”

    荀子指了指自己的肩膀,朱襄帮荀子按压肩膀。

    “经由此事,女子封爵算是定下来了。”荀子道,“女子封爵依照《周礼》,分国夫人、郡夫人,县孺人,夫人,孺人五类。”

    《礼记》曰:“天子之妃曰后,诸侯曰夫人,大夫曰孺人,士曰妇人,庶人曰妻。”

    国夫人、郡夫人、县孺人,即在夫人和孺人之前加国名、郡县名,作为特殊荣耀。后者是依据夫家地位的封赏,加前缀的则需要女子有突出的品性和功劳,被君王嘉赏才能获得。

    而且前三种封赏,还会有额外的俸禄。

    荀子制定的女子封爵十分简单,比如今男子的二十等爵差远了。但就是这个简陋的女子封爵,让荀子与他人生生争吵了好几年。现在才借朱襄状告秦废后不慈,天下士人聚焦妇人品行之时,得以颁布成功。

    朱襄不知道该说何是好。

    他信誓旦旦要推行什么离经叛道的思想,劳累的却是荀子。

    这次也是。他做足了与人争论的准备,结果儒者主动去顶火力,哪怕被国君驱逐也义无反顾。他却被众人推到了身后,跳着脚挥舞双手想找些存在感,都无人理睬他。

    “哼,你在愧疚?”荀子斜眼瞟着朱襄。

    朱襄点头:“嗯。这些事该我来做。”

    荀子又冷哼了一声:“你来做?你只会莽撞地往前乱冲,能做成什么?”

    朱襄脸色更加愧疚。

    “不过若你不莽撞地领好方向,我也不会往那里走。”荀子话锋一转,叹了口气,“希望如你所说,如今我们所做一切事,都能为后人指引方向。”

    无论是百年后,千年后,还是万年后。只要文明不断,前人点亮的星星火光,总会照亮后来者的路。

    荀子如此相信着,跟随朱襄的儒者们也如此相信着。

    所以他们义无反顾,哪怕舍身取义。

    “若你愧疚,就在咸阳学宫多留些时日吧。”荀子道,“政儿也要养伤,二月别回南秦。你留在秦国,秦王才不会驱逐儒者。”

    朱襄道:“是,荀子。”

    荀子道:“还有,不准心软为春花立碑!把她葬得远远的,不准让政儿知道位置!”

    本想人死为大,还是给春花立个碑烧点纸的朱襄尴尬道:“是,荀子。”

    “哼。”荀子再次闭上双眼,放松身体,享受朱襄的按摩。

    很快,他便进入了梦乡。

    朱襄的双手放轻,眼露担忧。

    荀子最近入睡的时间越来越多了。

    第171章 手撕烤鸡肉

    御医说荀子身体无病,只是年老后精力不济,多瞌睡。

    荀子见朱襄焦急的模样,知道朱襄在担心什么。

    他笑了笑,道:“我年纪已经很大了,什么时候去见先贤都有可能。若能无病无痛含笑而终,是一件喜事。你若老哭丧着脸,岂不是我走都走得不安稳?何况我看我还得再活几年,你没那么早为我送终。”

    荀子在朱襄的搀扶下站起来,双手拄着拐杖,看着远方:“有很多儒家弟子被六国驱逐,正西行往秦国来。你这性子闲不住,若让你留在咸阳安抚他们,你定做不到,还需我操心。”

    荀子叹了口气,又道:“这次会来许多老家伙,你的名声够了,年龄不够,还得我镇着。”

    朱襄恳求道:“荀子,你把手中的事放些给他人,一定要多活些日子,至少活到秦国统一天下。那时天地巨变,肯定需要制定许多新的制度。若没有荀子,其他人肯定做不好。”

    荀子用拐杖轻轻敲了一下朱襄的手臂,没好气道:“我都多少岁了?你怎么能只指望我?师长伴随你一程,不能伴随你一世。这人生剩下的路,你要自己走。”

    朱襄道:“我想让师长伴随我一世。”

    荀子佯装发怒:“再说任性的话,我就用戒尺了。”

    朱襄不怕荀子的戒尺,但也只能闭上嘴。

    他知道自己是任性,可人总是不喜离别。

    还好荀子只是瞌睡多,身体确实没有大碍。

    因朱襄上奏废后之事,连累儒家弟子被六国驱逐。

    虽然秦国也有这种声音,但荀子不仅是秦国丞相,还是秦王子楚公开承认的帝师。太子政是在荀子膝头长大,相国蔡泽和丞相蔺贽虽然不是儒家弟子,但却也是荀子的弟子。

    荀子还活着,他们就不可能驱逐儒家。

    于是被六国驱逐的儒家弟子纷纷西行。对他们而言,这不仅是被驱逐后找个能施展抱负的地方。有荀子和朱襄的咸阳学宫,也是他们心中的学术圣地。他们此番西行,是为朝圣。

    儒家弟子是这个时代学得最杂的人,与其他学派的弟子专精一门不同,从此时起,就有“圣学无所不包”的习惯。比如他们要学的君子六艺,就包含了士人所有应该修习的学问。

    因此儒家弟子西行时,携带了大量宫廷和官府才会收藏的“不太实用”的文书,比如礼乐、史书等。

    荀子在这些儒家弟子来之前,就奏请秦王子楚修藏书阁,扩大修书的团队,接纳这些儒家弟子。

    秦王子楚以秦国要统一天下之前,便要包容天下为由,同意荀子的上奏,不仅修藏书阁,还将大部分书籍修撰后刊印,分发郡中学府。

    此刻秦国也终于将学宫选拔体系制度化。

    咸阳的是学宫,郡中的是学府,各有官员负责教化。

    学子们每年可以通过学府的考核进入学府读书,在学府读满三年后就能得到学府的推荐,往学宫读书。

    成为学宫的弟子,就能参加秦王每三年一次的人才选拔,成为秦国的官吏。

    同时,地方郡县非秦王直派的吏,必须拿到学府毕业推荐才能考取。

    这并非科举制,而是在考核和察举之间。

    朱襄曾对荀子和子楚等人提过科举制,但他们只吸取了些许,没有全盘照搬。

    此时贵族势力仍旧强大,民间能读书的寒门士子不多,如果贸然将世卿勋贵拉到寒门士子一个层次,就会动摇秦国的统治。秦国统一六国时,也会遭到更加强烈的反抗。

    入学和考核时需要“推举”,这就给原本人脉较广的世卿勋贵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,又不至于堵死寒门士子的路。

    现在所谓寒门士子,就是战败或者政治斗争失败的曾经的世卿勋贵。他们若到了朝堂上,也不会同意以后的寒门士子与他们地位等同。

    朱襄明白了长辈和友人的顾虑。

    之后寒门士子壮大,是因为经历了多次战乱后,许多高门大户被打落尘埃,沦为平民。现在这样的寒门士子并不多。所以人才考核以推荐为主,只在最终选官时让秦王以考核选拔,确实最为合适。

    当然,也是现在人口太少,战国总人口加起来也不到三千万,能读书的人更少,所以秦王才能亲自阅卷。

    当人口过亿时,人才选拔考核肯定会进行更改。只是朱襄等人看不到那一日了,只能寄希望于有远见的后人。

    担忧荀子劳累过度,朱襄拉着养伤的嬴小政主动担负起接待来秦国逃难的学者们。

    六国嘴上说驱逐儒者,这口子一开,很快就变成卿大夫们排除异己的借口。所以来秦国的人,远远不止学儒的人,诸子百家全都有。

    咸阳突然涌入这么多人,朱襄最担心的是居住环境。

    如今的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率还挺高。直到咸阳成为秦、汉、唐三朝首都,百万都市之后,黄土高原的环境才大幅度恶化。

    建造房子和烤火都需要树木,要养活百万人口,过度垦荒也少不了。黄土高坡的草皮都被铲没了,水土流失才变得十分严重。

    现在黄河虽然会决堤,但远远没有到地上悬河的程度,也没有夺淮入海,把淮河变成内陆河,让淮河流域也变成洪灾高发区。

    秦王子楚也在关注咸阳城涌入大量人才的事。

    秦国从未有过这么多人才投奔,秦王子楚痛并快乐着。他梦想着咸阳城能成为天下英杰云集的超级都城。

    朱襄“啪嗒”一叠纸丢到子楚面前,给子楚算需要多少粮食木头和地皮,而这些东西又会让环境遭遇多大破坏。

    秦王哟,百万大都市虽好,黄河下游就要泥沙淤积决堤啰。

    现在那里是六国的地盘无所谓是不是?等你统一天下之后,就要花你国库的钱去治河。

    朱襄道:“那时候就让夏同来个三入家门不入。”

    

    http://www.yetianlian.net/yt101908/38309821.html

    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yetianlian.net。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m.yetianlian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