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以笙箫默小说 > 寒门仕子 > 第157章 燕王之志

第157章 燕王之志

    是的,川王妃确实是从太宗皇帝开始说起的。

    话说当年,太宗欲立储君,因自己犹豫不决,曾公开地询问了大臣们的意思。

    曰:在朕的这三子之中,谁为太子最佳人选?

    其三子:先帝、燕王、赵王,当时,还未封藩。

    而后,群臣便展开了一系列的深入讨论。

    文臣们认为,长子(先帝)的文治能力卓越,实为太子最佳人选,且,这也符合古来立长为嫡的礼制,但若是废长立幼的话,何以给天下人解释?

    武将们则认为,次子燕王的武功才华出众,为太子的最佳人选。世人皆知,燕王已为大奉朝的江山社稷立下了汗马功劳,即使是废长立幼,也足可以服众无争。

    至于其三子赵王,第一时间就表示自己无心于立储之争,主动退出了这场争夺战。

    这个风波维持了将近半年,最后终于一锤定音。

    最终,太宗皇帝采用了文臣们的建议,立长子为储。

    燕王对此大为失望,心生怨恨,曾公开表示说,是他哥哥抢了他的太子位,可见他有多么的不满。

    以至于后来,他还耍起了倔脾气,以各种理由为拒,就是不肯去云南的封地就藩。

    最后,太宗皇帝念及他往日的功勋,又把他的封地改为是山东乐安,算是做些补偿。

    但是,在乐安就藩后的燕王依旧不死心,继续着他的皇帝大梦。

    那一年,太宗皇帝才刚刚驾崩,他就立即酝酿起了自己篡位计划,并展开了一系列的布局。

    那他都是些什么样的布局呢?

    按照川王妃的话来说,燕王把篡位的大计分成了皇宫之内和皇宫之外这两大块。

    皇宫内的布局属于是招暗棋,究竟为何谁都不得而知,不过,也可以揣度出一二。你想,先帝才登基一年左右就无疾骤崩了,这还不够说明问题的吗?

    因此,川王妃也怀疑这是燕王在幕后下的黑手。

    不过,这只是她的猜测,目前尚无定论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先帝之死依旧是个不解之谜,即使川王妃,也不知晓其中的具体秘辛。

    对于燕王宫外的布局,川王妃知道的可就多了,用她的话来说,真的算得上是大手笔了。

    是这样的。

    首先,他暗中联系了一众藩王,尤其是赵王,以求得到他们的声援,这是打算先从家族内部开始入手,以此来给新登基的小皇帝进行施压。

    除了利用好宗室关系之外,燕王还积极地组建着自己的势力,比如说,招兵买马,囤积粮草等。

    可是,仅仅这些还远远不够呀,要想个什么方法给皇帝找点内忧才行。

    于是,他便拉拢了永川王,在他的财力支持下诞生了那个拜帝教,其用意很简单,目的就是为了给这江山社稷添点乱子。

    那次,燕王亲自秘密地来到了永川府,而川王妃则是替夫会客,洽淡其中的利益交换。

    也就是谈谈条件。

    最后,燕王做出承诺,如果他日后能捷登基大宝,就封永川王为云南国王,而川王妃,自然就是分封国的王后了。

    这属于是藩镇割据之举,和主动割地并没有什么区别。

    这条件,非常诱人!

    川王妃对此也很满意,于是,她就寻了有着护国大法师大梦的葛裘老道,二人一拍即合,决定创建拜帝教。

    拜帝教既诞。

    二人也做好了分工,明面上,葛裘为教内的精神领袖,而川王妃则是幕后的掌舵者。

    在起初时,拜帝教的发展可谓是非常顺利,很快就形成了一股气候。

    但是,川王妃并没有因此骄傲,而是继续保持着原有的警惕,为了稳妥起见,她将手下的教众一分为二,即,蓝山县的一小波以及永川府的一大波。

    两者分开两地,刚好遥相呼应,若真出现了什么意外,也不会落得一网打尽的下场。

    不得不说,她的此举确有远虑,后面居然成真了。

    不久后,第一次的机会来了!

    突然的天降蝗灾,引发了民心的不稳,川王妃瞅准了这个时机,急令葛裘趁机作乱,以图成事。

    计划是很好的,但,却是出现了意外!

    是什么情况呢?

    葛裘前脚才刚刚展开了一系列的行动,后脚就被及时赶来的府军给残酷镇压了,损失可谓极其惨重。

    事后,川王妃终于意识到了不对劲,府军的反应速度实在是太快了,快到让人无法理解!

    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?

    是有高人在暗中监视!

    要不然,对方怎么会能掌握得到己方的一举一动呢?

    对此,川王妃大为吃惊,忙令永川府的主力教众立即潜伏下来,并道,没有她的命令,任何人都不得轻举妄动,原地静观其变。

    而葛裘的那一支就没有这么舒坦了,他被追剿的无处可躲,最终,只得逃去山东府找燕王寻求庇护。

    而燕王作为是幕后的博弈正主,自然要加以保护,要不然谁会跟他着混呢?

    不过,这也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。

    要知道,那时他才刚刚着手准备,还不敢公然地去和皇帝叫板,正因为此,他才摆出了一副据理力争的姿态。

    而当时,先帝也念及手足之情,就把这事给压了下来。

    再说川王妃,她在拜帝教的第一次起事失败后,就变得谨慎起来,策略方面也变为了相对稳妥的长远发展。她开始私募铁匠,打造兵器,收取马革草料等物,以为日后之需,并躲在暗中观察伺机而动。

    不久后,好机会又来了!

    这次又是什么情况呢?

    山陵崩!

    是的,燕王突然飞鸽传书至,称,皇帝(即先帝)已经驾崩,而内阁重臣为了稳妥起见,选择了封锁消息秘不发丧,于此同时,急派人去寻游历在外的太子殿下立即赴京继位。

    而当时为太子的李良吉,恰巧就逗留在了永川府境内,于是,燕王决定下一招狠手,令永川王不惜一切代价截杀太子,并立即起事。

    得令后永川王便打着礼佛的名义,在没有得到皇帝的准许下,公然地走出了永川府的府城,随后,也立即展开了相关的行动。当时的永川王妃则是在暗里出城,并没有和丈夫一路同行。

    计划可谓是相当缜密,可还是出了意外。

    令人费解的是,太子李良吉就像是事先得到了消息一样,很巧妙地避开了所有的陷阱,不仅如此,他还将计就计,把永川王的一行人带进了暗伏待动的府军的包围圈中。

    在混乱中,永川王被不明高手虏获,再后来,他就薨掉了。

    这场高开低走起叛乱,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了。

    永川王至死都没想明白,是哪位高人破了他这场缜密无疏的局。

    

    http://www.yetianlian.cc/yt56084/22717575.html

    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yetianlian.cc。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m.yetianlian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