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以笙箫默小说 > 从长平之战开始 > 长平之战 第166章 战场魏军竟脱节

长平之战 第166章 战场魏军竟脱节

    因功高盖主而惨遭「驱逐」的田单,太知道在战后将要发生些什么了。尤其是赵括还存在着瞒报军情,这样恶劣的行径。

    什么?隐瞒军情是为了瞒住秦国,是为了打赢这场战役?

    那是你的看法,在上位者的眼中,这样的行径简直恶劣无比,哪怕你刚刚拿下一场旷世大战,哪怕你的隐瞒都是为了最后的胜利,这些隐瞒都会成为功高盖主的铁证。

    甚至,这样恶劣的行径在上位者眼中,还不如干脆就败了。

    至于赵廷会如何对付这样一位「功高盖主」的英雄,田单甚至都已经看到了。

    首先,朝廷一定会大张旗鼓地宣称赵括这位年轻的爱国者,也算是对这位英雄的褒奖。以表明接下来的做法的公平、公正性。却绝口不提此战的过程,尤其是其未雨绸缪的布局,更是只字不提,以为接下来的布置埋下伏笔。

    接着大粮山中藏兵的故事会被有心之人悄悄提起,人们会恍然间发现,自己心中那个「伟光正」的英雄的身上,怎么会有这么大的瑕疵?

    再接下来,一群「正义」之士会掺杂在人群之中,要求给他们的「英雄」一个解释,要把这个污点擦去。可是在这群正义之士的「擦拭」下,渺小的污点会变成大滩的污渍。

    而此时,长平之战已经褪去了荣耀的光环,人们对于苦难的记忆总是短暂的,因此,赵括「挽狂澜于既倒」的形象也在时间中渐渐被遗忘,人们记住的只有那滩令人生厌的污渍。民心就这样失去了。

    随后,赵括身边的人便会被调查,比如许历,无论赵括保或者不保都会掉入挖好的巨坑之中。保了,那便是任人唯亲,枉顾律法;不保,那就是无情无义,枉为主将。羽翼也就随即被剪除了。

    接着,案子会被按下,在赵括付出绝大代价之下。

    但就在你以为从此可以相安无事之时,厄运便会突然降临......

    「驱逐」,或许对于赵将军而言,已经算是不错的结果了。

    尽管知道赵括即将面对的是什么,田单却对此无能为力,他虽然有着望诸君的名号,但实际上他一个齐国人,哪里能真正进入到赵国的决策中心?更何况,武将从来在朝堂上说不上话,无论哪个国家!哦,除了秦国......

    或许与蔺上卿交好的廉颇会有所办法,可廉颇私往大梁,借兵魏国,蔺相如想要保住廉颇都不容易吧,更别提去捞赵括了。

    只是,能够布下如此大局,甚至将久经沙场的武安君白起都套了进去的赵括,会不知道战后要面对的是什么吗?

    明知身前便是百丈悬崖,却毅然踏上路途,或许原因只有一个吧!

    ——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。

    田单轻叹了口气,目光渐渐飘向西面的远方......

    那边阳光正好,透过层层的白云,洒在大地上,与热血一起交织在红色的泥土中。一阵急促的马蹄飞过,又将那深红的泥土踏碎!

    鲜血混杂着泥土和碎肉,在空中肆意飘洒。

    「当」,那是秦剑与魏戟相磕的声响。就在魏军武卒即将突破秦军弩阵之时,司马错带着两百锐士并自己和白起的亲兵四千,终于赶到了战场之上。

    秦魏两军最强的战力,随即再度相遇。

    上一次,在伊阙,魏军武卒几乎被秦军锐士打了个团灭,今日,魏军显然占据了绝对的优势,定要为三十年前的前辈们报仇雪恨。

    两军相遇,当即就爆发出最强的战力。硕大的秦剑与沉重的长戟一次又一次地相遇,精铁打造的剑刃很快卷口,长戟之上也是处处伤口。

    终究秦军锐士只来了两百人,虽然有着近四千亲兵的支撑,但战力到底不

    是一个层面上的,而他们要面对的却是两千六百多的魏武卒。再加上长途赶来,立即投入战斗,体力方面便吃了大亏。

    随着战斗的继续,体力不足的问题很快显露了出来,原本骄傲的将军亲兵被魏武卒打得节节败退,若不是秦军锐士拼死补缺,恐怕此时秦军的阵线早已被武卒洞穿。

    但饶是如此,秦军还是不可避免地被打得节节败退,更关键的是,几乎每次的救火,秦军都要损失一两名锐士。司马错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,总共才两百多的锐士,哪里经得起如此消耗。

    但他没有办法,要拖延住魏军进攻的步伐,只能用人命去填!

    好在,魏军武卒虽是战力彪悍,但其余的魏军战力却是平平,魏武卒的推进是快,可奈何其余地方的魏军不给力,在加上司马错的及时指挥,在秦军不断的骚扰之下,其余的魏军居然有些跟不上武卒的节奏。甚至出现了武卒突进太快,险些被秦军包了饺子,不得不调转进攻方向重新杀回来的情况。

    没办法,魏军在吴起的影响下,从来奉行的就是精兵路线。精兵路线在战国的初期无疑是正确的,因为当时铁器才刚刚发展,青铜器的脆弱导致了国力的有限,而有限的国力则制约着军队的规模,在有限的规模下,提升单兵的素质自然是最为正确的选择。

    但随着铁器的发展,原本需要三四人才能完成的耕种任务,在铁器的帮助下,甚至只需要一个人了,生产力大幅度提升也就意味着国力的提升,国力提升之后,尤其是劳动力的富裕,军队的数量的提升也就是应有之意了。

    这也就导致了战国进入中期之后,战国七雄之间的战斗几乎都是十几万十几万的对攻,甚至你要拿不出个十几万的大军,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一个大国。

    原因也很简单精兵路线虽然能在一场战役中取得不错的成绩,但受限于兵力,很容易在战略的大方向上陷入被动——「围魏救赵」就是最好的明证。倘若魏国的兵力再多一些,哪怕大梁多上五万大军,哪怕不是那么精锐,庞涓又何必率军千里回援?

    http://www.yetianlian.cc/yt88891/33440973.html

    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yetianlian.cc。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m.yetianlian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