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以笙箫默小说 > 明初:开局救了个公主 > 93 天纵奇才(第二更)

93 天纵奇才(第二更)

    只听张一凡对他们解释道:“朝廷发放俸禄,好像是用大明宝钞来发了吧?或者其他也行,比如说银子发放。就比如说,一个县官的月俸禄是一百贯……”

    一听这话,朱棣当即打断道:“这不可能!”

    “嗯,文武官员的俸禄,我都有仔细算过,够他们吃喝的。”朱元璋听了,也是解释了一下,避免张一凡说得太夸张了。

    他这话,确实是真的。大明朝的官员俸禄,他确实是算过的。但是,其实他没算全,所以洪武朝的官员都穷。

    张一凡听了,便提高了点声音强调道:“我是说如果,一百贯够多了吧?但是,如果不注重这个钱,也就是钱越来越不值钱的时候,就是一百贯只能买到原本一贯钱才能买到的东西,就等于县官的俸禄明面上还是一百贯,其实就只有一贯了。那他要想活下去,就只能去贪,要不然饿死。当所有县官都这么做的时候,国家还能稳定么?”

    “你这话也太夸张了一些。”朱标听了,摇摇头说道,“现实不可能有的!”

    张一凡一听,看了朱元璋一眼,然后回答朱标道:“如果想印钱就印钱,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,到时候这個大明宝钞就会变得一文不值。因为太多了,已经不能成为货物的等价物。谁也不想要,你要杀头,那他们宁可以物换物。”

    其中贬值的道理,他在之前已经解释了,此时只是说贬值的危害。

    回完了朱标的话之后,张一凡又转头看向朱元璋道:“还有相反的可能,比如收税的时候,直接收实物会比较麻烦,还有损耗,还要存储运输等等,所以应该是会有一种趋势,就是在将来,可能全部用钱来折算,朝廷拿到钱之后也能去买需要的东西,会不会这样?”

    这个情况,原本历史上是要到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才会实现。

    但是,在这洪武朝,其实也是有的。比如劳役,就已经允许折现,也就是交钱代替。

    此时张一凡就是问有没有这种可能性,以其方便性来说,朱元璋也不傻,表情严肃地点头说道:“是有可能!”

    “那好,问题来了!”张一凡一听,便对朱元璋说道,“比如现在,是一石粮食一贯钱,那就定下了一个百姓交一贯的税。比如啊,我这是比如,十年,二十年之后,钱更值钱了,变成了一石五斗才能卖一贯钱,那朝廷还是收一贯钱的税,是不是等于变相提高了赋税,百姓有可能负担不起,然后民不聊生?”

    “不可能,这绝对不可能!”秦王听到,不以为然地说道,“你前面说得还有可能钱不值钱,钱更值钱怎么可能呢?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张一凡听得无语,这脑子似乎是不会转弯么?

    于是,他只好耐心地说道:“如果东西多了,流通的钱没有对应那样多,就会钱更值钱。还有,我们大明幅员辽阔,江南和西北等等不同地区之间,东西多不多,钱流通的多不多,其实都不一样。都会有钱能不能真正体现钱价值的问题。我刚才只是夸张,现实的话非常复杂的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张一凡看到朱元璋在认真思考的样子,他便补上一句道:“如今是父皇在,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;但是要是大明江山传了五六个皇帝之后,还能不能保证每个皇帝都是英明神武呢?那个时候,这个策略有问题的话,是不是可能会引发我刚才所说夸张的结果?”

    听到这话,朱元璋犹如被人当头一棒,一下就呆住了。

    为什么?

    因为他现在的思路,一直都是想着制定万事无忧的国策,详细规划好了子孙可以无忧的那种。

    结果张一凡在大明宝钞的这个事情上,给他用发展的眼光进行讨论的时候,以朱元璋的聪明,便一下联想到了,他的其他打算,很可能也会在将来出现严重的后果!

    以前的朱元璋,是没有从事物发展的角度去想问题,如今这么一想,他越想就越觉得自己在好些地方都考虑错了。但是,真要细想,却在一时之间没法想清楚。

    于是,他便问张一凡道:“一凡啊,就这个大明宝钞来说,你是怎么个看法?”

    张一凡的说法实在太出人意料,却好像又有道理,朱元璋不介意问个清楚。反正是自己女婿,半个儿子,不丢脸。

    张一凡听了,便认真地回答道:“不可否认,大明宝钞用起来比金银铜钱要方便多了。而如今还是开国之初,大明宝钞的背后,其实是朝廷,是父皇的信誉。这一点一定要注意,不能让大明宝钞失去信誉,也就是不能乱印钱。”

    他看朱元璋在聚精会神地听着,就继续讲解道:“最好的印法,就是要统计出全国一年内能生产出多少值钱的东西,那就印多少钱来流通,就是买卖这些东西,这是最理想的。但是,会有很多情况影响这种结果,比如说大明宝钞到了某些人手里,他们喜欢藏钱,不买卖;这样的话,市面上流通的钱还是很少,钱就更值钱……”

    “那怎么办?”朱元璋听得也是头疼了,“我又不能下旨他们必须花钱!”

    朱标都索性不想了,真得是没想到,一个钱的事情,怎么越想越复杂了呢?

    张一凡看了他们一眼,继续回答道:“所以最好是有一个专门的衙门,管着钱的事情,能掌握市面上有多少钱流通,多了就回收,少了就补充,这样就是最理想的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他提高点语气强调道:“总之,想印多少钱就印多少钱的做法,一定是会出事的!”

    “没想到这里面竟然有这么多学问!”朱元璋都忍不住发出了这样的感慨,然后问道,“那要怎么样才能掌握市面上的钱是否合适呢?”

    “监测物价,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东西价格,隔几天就核实下价格,如果能全国各地都监控就最好了。”张一凡想也不想地说道,“至少对民生关系非常大的那些东西,要这么监控起来,朝廷就能保证这个物价稳定。”

    张一凡说着,就想说出银行的调挤作用,贷款啊放贷什么的,结果没想到,朱元璋有些头疼地说道:“情况太复杂了,我得好好想想才行,今天就到这里吧!”

    秦王等人一听,顿时犹如学生听到下课铃响,那叫一个欣喜。

    就听朱元璋又对张一凡说道:“你观察地确实很仔细,还肯动脑子,竟然从简单的买卖中想到那么多东西。难怪镜静一直相信你比别人强!这样吧……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他顿了顿,似乎是思考了下,然后才说道:“你帮着老四对付倭寇之余,也要做一些学问。我很好奇,你还能做出一些什么样的学问。回头遇到一些事情,我也能找你商量下。”

    这个时候,朱元璋还真是知道了,他那大女儿的迷之自信到底是怎么回事了!

    和这个张一凡聊得多了,确实感觉他那乱七八糟的学问很多,可能也很有用。

    张一凡却是听得苦逼了,没想到费尽了口舌之后,朱元璋竟然是给他加活,而不是可以悠哉地种田。

    不过被朱元璋当自己家人的感觉也不错,至少很有安全感。

    没办法之下,他就只好应下了。

    张一凡被点了驸马之后,按照习俗,就不能和朱镜静见面,也就不留他在宫里了。

    等李善长那边牵头的有关公主驸马的礼仪定下,就要开始走结婚流程。

    当张一凡和其他人离开御花园时,他便先对朱标道:“大哥,我和镜静最终能走在一起,也多亏了大嫂的帮忙。回头我和镜静一起去谢谢她!”

    朱标一听这妹夫知道感恩,也是高兴,当即说道:“没事,都是一家人!”

    “那我呢?”朱棣一听,就假装不满地问道。

    张一凡听了,呲牙一笑道:“四哥,我不是给你大礼包了么?”

    朱棣听了一愣,回过神来,便没好气地说道:“对付倭寇?这也算是大礼包?”

    朱棣虽然很想带兵打仗,但是他想得是去北方打鞑子,而不是像老鼠一样的倭寇!

    其他几个皇子和张一凡其实没什么交情,客套了下之后就赶紧散了。

    最后是朱棣和张一凡走向宫外。

    张一凡笑着对朱棣说道:“你先收集下有关倭寇的消息,回头你来找我。我这里有对付倭寇的办法,回头我教给你,保你能扫清倭寇之祸患!”

    这个时候的倭寇还没有嘉靖年间严重,用那个时候战神对付倭寇的一套给打仗也算是厉害的朱棣,张一凡没理由相信朱棣会解决不了朱元璋头疼的倭寇问题。

    朱棣一听,很是好奇起来了,这么有把握?

    这么想着,他忍不住问道:“好像你什么都懂一样,你到底是从哪里学来的?”

    感觉不应该啊!

    “很简单!”张一凡听了,当即呵呵笑道,“我天纵奇才!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朱棣听了,一阵无语,这脸皮也够厚的。

    就这么,他们边说边走,很快就到了午门外。于是,便汇合这里的人一起,去交接朱元璋赐下的房子和田产了。

    

    http://www.yetianlian.net/yt92451/34697800.html

    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yetianlian.net。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m.yetianlian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