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以笙箫默小说 > 明末:辽东雄狮 > 第六百一十回 天下皆降,唯闯不降

第六百一十回 天下皆降,唯闯不降

    说这番话的人,正是洪承畴。

    他在写奏疏,向皇帝禀报此次大捷。

    无论帐外如何惨叫,都不影响他下笔的速度。

    眨眼间,一篇千余字的奏疏,便写成了。

    洪承畴吹了吹纸上的墨迹,搁下毛笔。

    伸懒腰时,贺人龙走了进来。

    “贺将军来得正好,瞧瞧本官写的奏疏。”

    洪承畴拿起奏疏,递给贺人龙,话里带着炫耀的意思。

    贺人龙慌忙后退一步:“大人写给陛下的奏疏,岂是末将所能品评。”

    “哎,这上面也有你的功劳,你瞧瞧嘛。”

    心情大好的洪承畴,很乐于对属下施以小恩小惠,以此拉拢地位低下的武将,为他卖命。

    贺人龙这才接过,瞧了一眼,却眉头微皱。

    但只皱了一下,立刻舒展。

    洪承畴留意到了,“本官奏疏上有何不妥?”

    “属下不敢。”贺人龙低头。

    “你只管明言,本官向来是闻过则喜。”

    “那属下就直说了。”

    “说吧。”

    “这篇奏疏虽好,却没有凸显出大人运筹帷幄的事迹。而且削弱了不沾泥的实力,会让陛下以为大人平定的贼寇很弱,功绩不值一提。”

    听了这话,洪承畴怔了一下。

    他拿过奏疏,看了又看,不禁点头。

    有些学问,还真得请教老丘八。

    “你说该怎么改?”洪承畴好奇地问。

    “首先,夸大不沾泥的势力,特别强调他在杨总督时期,是如何的攻城略地。”

    “然后呢?”

    “为了凸显这一点,属下有一个不成熟的建议。”

    “你说。”

    “属下军中有个名叫王大成的士兵,他和当时还叫李鸿基的李自成是旧交。”

    贺人龙点到为止。

    洪承畴懂了,立刻让贺人龙做一件事,那就是把这个叫王大成的杀了。

    在奏疏里,事情变成了这样。

    不沾泥在杨鹤纵容下,势力愈发壮大。竟然勾结鱼河堡士兵王大成,入犯榆林卫。

    此事被鱼河堡守备贺人龙及时发现,上报了洪承畴。

    洪承畴将计就计,利用王大成诱出李自成,设伏兵围攻。

    李自成败走,李卑领军追击。

    洪承畴三面围攻葭州,迫使不沾泥从城内逃出。

    在野外,明军与之交锋,一举将不沾泥击溃,悉数歼灭。

    西宁卫出身的都司马科率领骑兵,死咬着不沾泥不放,将他当阵斩杀。

    奏疏写完,洪承畴长吁了一口气,满意的点头。

    至于贼军家眷的结局,洪承畴没有写进去,皇帝不会关心。

    实际上,除了女子,老人和孩子都被坑杀了。

    这一幕被李过看在眼里,眼泪汪汪。

    “他们……”手下有人失声叫道。

    话音刚出,就被李过捂着嘴,出不了声。

    但李过眼睛死死盯着场面,心中如刀割一般。

    里面就有米脂县乡亲。

    “走!”李过松开手,头也不回地走了。

    其他人也是如此。

    都非常决然。

    潜回山中,到李自成面前,说了此事。

    李自成咬牙道:“竟是如此!不沾泥大哥太天真了,他想做水浒里的宋江,可他忘了朝廷都是高俅。”

    “二叔别生气,弟兄们已经没有地方可去,得想办法。”李过冷静的说道。

    “我看只有甩开李卑,再渡过黄河,去投奔山西的王嘉胤。”

    李自成在李过等人离开后,早就思考过这个问题。

    “好,我们就这么办。”

    众人纷纷附和。

    计划已定,李自成率众人在山上为不沾泥等人设坛祭奠。

    李过等人不愿意祭奠不沾泥。

    李自成却说,不沾泥作为他们曾经的大哥,不祭奠不符合江湖道义。

    李过这才没有意见。

    众人没有白布,就用树枝当布裹在头上。没有纸钱,就用缴获来的明军旗帜当纸钱。没有三牲祭品,就用明军首级。

    “苍天、厚土!我李自成率众在此立誓,一定要覆灭残暴无道的明廷。”

    李自成凛然说道:“此后……天下皆降,唯闯不降。”

    “天下皆降,唯闯不降!”

    众人抱拳喊道。

    此后数日,李自成率领农民军逃入深山。

    明军都不愿爬山攀岭。

    李卑无奈,只好把此事报给了洪承畴。

    洪承畴得到上报,觉得李自成这点力量已不足为惧,他该把目光集中在王嘉胤、王自用的身上。

    于是,他暂时放过李自成。

    李自成得以逃脱,去山西与王嘉胤、王自用汇合。

    几乎与此同时,另一边,杨承应抵达了李朝。

    李朝为了表示尊重,派左议政金瑬迎接。

    毕竟谁都知道,杨承应率规模宏大的船队前来,可不是做生意那么简单。

    事关李朝功臣、士大夫群体的核心利益,金瑬已经无法再安然待在幕后。

    和金瑬一起来的,还有吏曹判书李贵。

    尽管两人在李朝朝堂上针锋相对,但在对待杨承应问题上,却立场出奇的一致。

    这些人在码头上,静静等候。

    然后,他们看到一艘艘巨舰驶入港口。

    “呀!”

    码头上的李朝百姓都发出惊叹。

    不说他们,就连金瑬和李贵都瞠目结舌。

    仅仅三年不见,辽东已经拥有好几艘巨舰!

    看到舰队的旗舰停泊,并且从船上放下木板,他们都赶紧收起了没见过世面的样子。

    他们心中都大呼不妙。

    杨承应身着大明的官服,出现在李朝百姓面前。

    身后是皇帝赐予他的伞盖,佩剑等。

    他下了船,金瑬和李贵率李朝文武迎上去。

    “经略,一路辛苦。”

    金瑬用流利的汉语说道:“我等已在府上设下接风宴,不知经略是否赏光。”

    “当然没问题。”

    杨承应冲着这顿饭来的,“请在前面带路。”

    他早在下船前,已经安排好了一切。

    “请。”

    金瑬和李贵在前,为杨承应引路。

    一群人换了马,浩浩荡荡的向金瑬的府邸出发。

    这次设宴,有官方和私人两层意思。

    金瑬一直和杨承应关系不错,设接风宴,邀请他赴宴的几率要大一些。

    杨承应买这个账,也是想有机会好好地谈谈。

    开宴前,按照惯例上演一场舞蹈。

    面容清丽的李朝女子,穿着仿明制的服饰,载歌载舞。

    杨承应坐在贵宾席,静静地看着。

    只要金瑬和李贵不开口,他绝不开口。

    哼!我有的是时间,看谁耗得起。杨承应心想。

    

    http://www.yetianlian.net/yt94075/36106950.html

    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yetianlian.net。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m.yetianlian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