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以笙箫默小说 > 明末:辽东雄狮 > 第七百零二回 初来乍到

第七百零二回 初来乍到

    “这事,我不能公开表示同意。但可以暗示大同总兵自行其是,做得隐秘一些就好。

    既然官办那么喜欢拖,那我就拖着好了。

    需要时,我把私办的功劳当做官办,写进奏疏,不就行了。”

    杨嗣昌头脑灵活,很快想到了一个绝妙主意。

    还是借力打力。

    杨承应向他竖起大拇指,这种主意大概只有杨嗣昌想得到。

    “事情得到圆满解决,也算是一桩好事。”

    到了这一步,杨承应也只好说些祝贺的话。

    杨嗣昌全部笑纳,随后问道:“你打算什么时候走?”

    “粮食已经购买了不少,预计在三日后出发,赶回集宁。”

    杨承应回答。

    “走之前,容我设宴为你践行。”杨嗣昌道,“将来如果有用到我的地方,尽管开口。”

    “多谢。”杨承应抱拳。

    李辅臣经过短暂的思考,终于下定了决心。

    第二天,他带着仅有的家当,投靠辽东军。

    曹变蛟把他领到一个帐篷,告诉他,休息两天就出发。

    李辅臣千恩万谢,一进帐篷,脸就黑了。

    脸黑的不止他,还有和他住一个帐篷的李定国。

    “哟,你不是不肯投靠辽东军?还嫌弃的很,怎么还是来了。”

    李定国阴阳怪气。

    李辅臣脸皮厚:“人家经略瞧得起额,让额当他的亲兵。经略的面子,额说什么都得给。”

    李定国嗤之以鼻:“别装了。还不是因为听说侍卫出身的,都能受到重用,所以跑来当侍卫。”

    “嘿嘿……这话也没错。”李辅臣承认了。

    李定国厌恶的转过身,背对着他。

    李辅臣也不计较,拆开包袱。

    包袱是曹变蛟给他的,里面是侍卫的标配物品。

    然后,李定国就听到突如其来的一声——啊!

    惊得李定国从床上做起来,扭过身来,瞪着他:

    “叫什么,学母猪下崽!”

    李辅臣怔怔地看着包袱里的物品,笑得跟什么似的:“辽东军原来这么阔绰,要啥有啥。”

    完全不在意李定国的话。

    李定国气不打一处来:“你比我大好几岁,怎么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。”

    虽然,他第一次看到的时候,表现不比李辅臣强多少。

    不妨碍他现在嘲讽李辅臣。

    李辅臣狡猾得紧,一听李定国这话,反问道:“你见多识广,比额还牛。额倒要问问曹将军,你看到的时候是啥样。”

    李定国毕竟年轻,被这么一说有些心虚,重新躺在床上。

    小胜一场,李辅臣冲李定国得意地笑了一声,开始认真的清点包袱里的东西。

    两套贴身衣服,一套甲胄,一把腰刀,难怪那么沉。

    咦,黄黄的小方块是什么?带毛毛的刷子干什么用的?

    种种疑问,让李辅臣小胜一场的得意,瞬间荡然无存。

    “喂。”李辅臣冲李定国叫了声。

    见没有回应,又喊了几声。

    “别喂了,我听得见。”李定国不耐烦地道。

    “小哥,我问你一声,这东西是什么?”

    李辅臣拿着带毛毛的刷子,凑到李定国跟前。

    李定国眼睛本来闭着,被他实在烦得不行,勉强睁开眼。

    扫了一眼后,李定国不耐烦道:“牙刷,刷牙齿。”

    “那这个呢?”李辅臣又拿一盒黄黄的小方块。

    “肥皂,洗澡用的。”

    “那这个呢?”

    “这是青盐,擦牙齿用的。”

    李辅臣一样样的问,李定国一样样的回答。

    到最后,李辅臣欣喜地道:“当经略的亲兵就是好,可以得到这么多好东西。”

    “瞧把你乐的,实话告诉你吧。”

    李定国说道:“除了侍卫处条例,其他的下至大头兵都有。”

    “啊!”李辅臣大吃一惊。

    “啊什么啊,快点熟悉一下情况,再过两天就出发了。”

    李定国在床上躺好。

    他再也不搭理李辅臣。

    就这样,李定国和李辅臣稀里糊涂地开始了侍卫生涯。

    过了两天,大军开拔。

    从大同镇取道丰镇,前往集宁。

    由于是阳春三月,到处是一片生机盎然。

    俗话说,手中有粮心中不慌。

    随行的百姓,望着一车车的拉银子的车和运粮车,心里有了盼头。

    郭肇基先行一步到了集宁。

    拿着杨承应在集宁与多尔济达尔汉协商后绘制的耕地图,已经基本熟悉情况。

    百姓一到,郭肇基便在抚民官帮助下,为百姓划分土地,同时编辑户册。

    计丁授田,但秋粮按照土地征收。

    以此助长百姓的种地积极性,让当地摆脱粮食困扰。

    与这个同时,还有一大批的男女大夫,给男女老少进行简单的身体检查。

    蒙古人每次投靠,也会如此。

    铛铛铛!

    多尔济达尔罕抡起大锤,敲打铁锅,发现铁锅异常结实。

    当然,他怕砸坏,已经收了力。

    饶是如此,铁锅质量也比他以前抢的都好得多。

    “经略,以后,我们也可以用到这么好的铁锅吗?”

    多尔济达尔罕回头,激动地问道。

    杨承应笑道:“肯定啊。你是我辽东镇的札萨克,部众自然也要得到百姓待遇。”

    “这可太好了。说实话,这是我得到过的最好的铁锅。”

    多尔济达尔罕不敢再砸,把锤子扔了,把铁锅让侍女端下去,今天还用呢。

    由于蒙古铸铁技术奇差,明朝又对他们搞经济封锁,煮肉的铁锅全靠抢,去油脂的茶也靠抢。

    久而久之,双方矛盾极深。

    这么多年过去了,明朝已经变得千疮百孔,蒙古也支离破碎。

    想要北方边境安宁,就得整合蒙古,将其纳入统治体系。既要实行有效的分而治之,也要进行物质拉拢。

    光靠一张嘴是不行的。

    “不只是铁锅,等集宁的炼铁坊全部投产,你们身上的甲胄,手里用的马刀,都不会是破烂货。”杨承应道。

    跟朝阳县的钢铁厂相比,集宁的只能算作坊。

    这也是没办法的事,熟练工不够分。

    “经略,我……”多尔济达尔罕就要行大礼。

    杨承应却把他扶住,拉着他边走边道:“自达延汗后,汗廷权力逐渐衰弱,部众越分越散,人们都说是分家分的,我却不这么看。”

    “经略,还是蒙古人不够虔诚,有人不敬佛祖,降下诸多灾厄。马匹牛羊经常受冻而死,以致来年无好马好牛羊。”

    多尔济达尔罕说道:“我们只能去抢,然而大明百姓也不富裕,抢不到什么好东西。

    到最后,就成了经略今日见到的一切。”

    

    http://www.yetianlian.net/yt94075/36552385.html

    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yetianlian.net。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m.yetianlian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