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以笙箫默小说 > 明末:辽东雄狮 > 第七百七十七回 珲春

第七百七十七回 珲春

    很多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问题。

    比如,杨承应就李朝百姓越境盗挖人参一事,好几次派使者诘责李朝。

    李朝害怕杨承应到极点,却还是屡教不改。

    双方签订《癸酉修好条约》,这事依旧没有得到妥善解决。

    就是因为越境问题,实际上是经济问题。

    人参,号称东北三宝。

    功效到底怎么样,暂且不论。

    京城的达官显贵们,信了医家温补派的话,有事儿没事儿来一碗人参汤。

    所以人参在京师很畅销。

    也不止是京师,连江南一带也备受欢迎。

    大家想一想,就李朝那弹丸之地,哪有那么多人参挖。

    还不是经常越过边界,跑到女真地界上挖。

    后金国还在的时候,就和李朝有矛盾,但问题不大。

    因为后金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大问题,而李朝仗着有杨承应撑腰也肆无忌惮。

    后来,后金没了。

    杨承应将一部分劫掠来的边民放了回去,以充实边疆。随后委派了一些官员,到当地建立完备的管理体系。

    珲春县就是其中的典范。

    当地的人变多,挖人参的人也变多。

    再加上后金没了,双方矛盾陡升。

    所以,杨承应这次来珲春,实际上是来助威来了。

    大队行进中,一骑飞马到杨承应跟前:

    “大王,库拜率全体幕僚在珲春西门恭迎大王。”

    “知道了。”

    杨承应大手一挥,“全军加速前进。”

    很快,众人就看到城楼上的了望塔的塔尖。

    不久之后,映入眼帘的是低矮的城墙,以及伫立在城门前的文武官员和部分当地百姓。

    再仔细一瞧,还有当地部落的酋长。

    杨承应纵马向前,行进到了队伍的最前列。

    “臣珲春县知县库拜,率全县官员、部落酋长,拜见大王,大王万福金安。”

    库拜抱拳施了一礼。

    酋长们纷纷弯腰。

    杨承应道:“知县辛苦了,上马来,带我进城。”

    库拜说了一声“遵命”,旋即上了早已准备好的骏马,来到杨承应的身侧。

    杨承应策马徐行,进入城内。

    道路是泥巴路,马蹄铁踩在上面,发出“踏踏……”的声音。

    两旁站立着当地百姓,一见到杨承应,都恭敬的行礼。

    然后,他们的目光就被杨承应身后的部队吸引了。

    士兵人人一身红色棉甲,腰挎军刀,背背火枪,还带着弓箭,身体魁梧,一看就知道是百战精锐。

    这么一支部队的到来,预示着他们终于有了大靠山。

    百姓个个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。

    杨承应扫了一眼街市,已经有了复苏的迹象,很是满意:

    “珲春地处偏僻,能有今日气象,知县功不可没。”

    “大王夸奖,臣不胜惶恐。”

    库拜说道:“听闻大王路上遇到歹人袭击,是臣料事不周,还请大王降罪。”

    杨承应摆了摆手,笑道:“区区蟊贼,能奈我何。我已经派索尼入李朝,勒令李朝本月内将加哈禅擒拿。”

    “大王运筹帷幄,臣等不及。”库拜低头以示敬佩。

    杨承应哈哈大笑。

    进到县衙,简陋程度一点不输给沿途所见的民房。

    不过,杨承应却因此感到高兴。

    这说明库拜没有在民生尚未恢复的时候,大兴土木。

    众人在衙内坐定。

    杨承应道:“我此来不会待很久,只等到李朝献上加哈禅,就离开回长春堡。”

    “大王能亲临小县,臣等已倍感荣耀,国事要紧,臣等也不敢多加挽留。”

    库拜说道:“境内大小酋长都想一睹大王天颜,不知大王可否准许他们进来。”

    “当然可以,顺便让我与当地百姓多亲近。”

    杨承应点头答应。

    当地的酋长们,在库拜和谭布的带领下,前来觐见。

    这些人带来的东西,可以足足装满两辆马车。

    人参、鹿茸、貂皮、鹿宝等,最是常见。

    最多的还是鹿。

    杨承应觉得这头鹿最实在,当即下令把它宰了。

    然后让高勋把战利品中的铁器融了,制成烧烤架,烤鹿肉吃。

    屋内,酋长们分别坐在长条形桌的两侧。

    在长桌的正北方,东西摆着一张小长方桌,那是杨承应的桌子。

    杨承应独自坐一桌。

    一头鹿的肉,一分为三。

    最好的一部分给了杨承应,但不大。此刻用钩子勾住,挂在杨承应右侧。

    另一部分,分给县中群僚和酋长们。

    剩下的最大块,分给随军将领。

    士兵们也有鹿肉,不过吃的时间靠后。

    杨承应用刀割了一块肉,搁在烧烤架上,撒上盐。

    其他人见状,这才动手割肉。

    “珲春真是个好地方,我很久都没有见到这么平坦的土地,这里离会宁有多远?”

    杨承应笑着问道。

    “回大王,据此地约三百里。”库拜回答。

    “还这么远,看来得把互市点近一些才好。”

    杨承应说到这里,又问库拜:“庆源距离有多远?”

    “与珲春隔河相望。不过……”库拜话锋一转,“庆源互市虽然很近,但大多百姓都选择去会宁互市。”

    “这是为什么?”杨承应问。

    “会宁相较于庆源富庶许多,物产也多,能买到想要的东西。”

    “原来如此。”

    杨承应点点头,用筷子翻了翻烤肉。

    他扫了一眼酋长们,站起身。

    众人也要起身,却被杨承应抬手示意他们坐下。

    杨承应走到他们身后,两个翻译跟着。

    一个把杨承应的汉语翻译成女真语,另一个再把女真语翻译成当地的语言。

    杨承应道:“辽东人参贸易进行了好多好多年,从你们的爷爷做酋长,甚至更早就开始了。

    这些年局势不稳,导致你们的人参卖不出好价钱,这种事以后不会了。

    你们只管挖人参,出了事有我替你们兜着,只要尽量别闹出人命就行。

    你们也不要怕李朝人会报复,我辽东军数十万之众,可不是摆摆样子,充门面的。

    以后部落之间有了纠纷,可以找县衙,依照大周律秉公办理。而不是自行了断,甚至发生流血杀戮。”

    听完翻译的内容,酋长们纷纷点头。

    这是从羁縻统治向郡县制迈出的第一步,先建立一个求同存异的共同体,让从未接受过这类教育的人先熟悉这套体系,然后再开始下一步——招垦实边。

    

    http://www.yetianlian.net/yt94075/36860196.html

    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yetianlian.net。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m.yetianlian.net